CNERN平台“黄淮海平原农业技术示范专题服务”成效显著
作者:匿名      更新时间:2014-11-28 10:40:33
            农业生产是关系国家粮食安全、食品安全、经济安全、生态安全和社会稳定大局的基础产业,是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生命线。黄淮海平原作为我国最大的粮食生产基地之一,现代化生产方式正在不断推进,然而水资源的耗竭、大片的环境污染、单一种植的生态脆弱和分散经营的高成本等问题制约着现代化发展。

     自2012年起,国家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网络平台(CNERN)的4个农业站(河北栾城、山东禹城、河南封丘和商丘站)联合开展了黄淮海平原生态化现代农业技术示范专题服务。通过长期开展生态化现代农业技术和模式的研究,创建了“四节一网两增”现代农业模式技术体系、“县域大面积均衡增粮技术体系”、“小麦、玉米精量灌溉技术集成模式”和“太行山前平原循环农业技术研究与示范”等多个农业技术和模式,取得了显著成效,有力地提高了我国粮食主产区的粮食产量,实现了粮食安全、生态安全和农民增收。

      期间,科技部部长万钢,中国科学院原院长周光召院士,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李振声院士及胡启恒院士、孙鸿烈院士、刘昌明院士等到示范基地调研考察,对现代农业技术示范服务取得的成效给予了充分肯定。

     栾城站针对华北平原缺水地区农田生产效益偏低和地下水严重超采导致的生态环境问题,建立了华北平原历时最长的保护性耕作长期定位试验平台(2001-至今),重点进行了小麦/玉米两熟制保护性耕作理论研究、趋零蒸发的保护性耕作体系、土壤轮耕等关键技术研究,集成了农机农艺结合的高产节水型保护性耕作技术体系,在河北省进行广泛示范推广。研究成果于2010-2012年在河北省累计推广2065万亩,间接效益新增销售额25.54亿元,新增利润24.28亿元,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效益。该项目荣获2013年度河北省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 
      禹城站着眼于进一步提高山东地区粮食产量,开展了种植结构调整与增粮增产技术试验示范工作。在山东无棣7000亩示范区和沾化1000亩示范区内的原棉花种植田全部统一进行了小麦5个品种种植试验,平均产量为351.7kg/亩,最高产量达476.0kg/亩。2013年6月,山东省科技厅、滨州市科技局对沾化1000亩示范区进行现场收割测产,实收产量达到462.5kg/亩,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益和示范效果。
      封丘站利用几十年来的研究成果,集成其他院所和河南单位的技术,开展了河南农田地力提升与大面积均衡增产技术研究和示范推广工作。2013年度,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重点开展了成熟技术的凝炼和简约化,适应于不同生态类型区推广的集科技含量高、简约化、易机械化操作的共性现代技术的深度研发。并在封丘、禹州、方城、潢川、西平、滑县、浚县、濮阳、通许、民权、淮阳、太康、叶县、泌阳、固始、邓州16个县进行了县域示范推广,中低产田地力提升与大面积均衡增产技术的示范推广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在16个示范县新治理中低产田160多万亩,建立了新技术示范万亩方38个,示范区生产力明显提升。
      商丘站开展了北方井渠结合灌区水资源调控及高效利用技术模式技术推广服务工作。北方井渠结合灌区水资源调控及高效利用技术模式2012-2013年在睢阳区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推广应用,示范面积约2万亩。与对照区相比,地下水位降深减少0.5m,减少地下水开采量1510万立方米,农业增收直接经济效益858万元,节约地下水开采用工、用电支出近15万元。通过对井渠结合灌区水资源调控及高效利用技术模式的推广应用,极大增强了项目区农民的节水灌溉意识,引导农民采取非汛期深翻耕集雨水保墒、汛期积极采取引黄河水补源措施,取得了良好的社会与环境效益。
     黄淮海平原农业技术示范专题服务成效显著,对此国家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网络平台将持续不断发展此专题服务,提高专题服务的质量,为我国的粮食安全提供了更好的基础支撑。
版权所有:国家生态科学数据中心 京ICP备05002838号-52
本网站支持Firefox30、IE8以上浏览器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