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森林碳汇监测与计量研究
作者:尖峰岭站      更新时间:2019-1-15 11:26:21
          

   服务对象:广州市林业和园林局、广州市政府

   服务的背景和意义:广州市是我国南方经济发达的大都市,通过市委市政府和全市人民的努力,通过技术改造和节能减排等措施,使得单位GDP所消耗的碳量比全国平均水平约低三分之一,但由于广州市经济总量大,因此排放的碳总量仍然是很大的。基于此,采取生物减排的方式是工业减排措施之外的另一个重要举措。广州市属于南亚热带地区,生物生产力高,以森林为主体的生物生态系统具有很高的固碳能力。由于广州市生物生态系统目前碳密度较低,其固碳潜力却是很大的,通过提高这类生态系统的固碳能力以减缓大气二氧化碳浓度上升及随之引起的气候变化影响具有巨大潜力和发展前景。为此,广州市林业和园林局早在2011年6月便委托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热带林业研究所海南尖峰岭生态站牵头,联合中科院华南植物园鼎湖山生态站,华南农业大学,广东省林科院等单位和部门,共同开展广州市森林碳汇计量工作,该工作将对建设低碳广州等具有重大意义。

   服务内容和方式:建立基于样地监测的广州市森林碳汇监测网络、通过对广州市森林生态系统的全面调查、取样、分析以及数据集成研究,精确计量广州全市包含重大林业和园林工程在内的森林生态系统的碳库现状、碳汇速率和碳汇潜力,提出增强广州市森林生态系统碳汇功能的经营管理技术措施,构建广州市可计量、可核查、可报告的森林生态系统碳汇监测体系和数据管理系统,为实现广州市试点碳汇交易、抵排和碳税计量提供翔实的数据和技术支撑,同时为建设低碳广州、争取碳排放权和广州林业产业转型升级提供翔实数据和科学依据。各部分内容以咨询报告方式提交。

   组织管理情况:本专题服务开始实施后首先成立了项目领导小组,下设项目办,整个项目分成四个课题组,每个课题组划分若干专题。项目办包含项目秘书及若干专题成员,负责对整个项目的执行与经费、成果、上下联络等方面的管理工作,召开项目半年、一年、中期、末期的研讨会、工作会、汇报会、评估、检查、验收等会议和工作,负责项目资金的正规使用监督,项目的执行进度监督,联系项目资金审计工作等,

   取得的成效:(A)建立了936个森林碳汇计量与监测样地,开展了森林生态系统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地表凋落物层和土壤层的碳汇计量监测研究,测定了20750份植物和土壤样品,获得了20余万条监测数据;在低效林改造类型和新造林类型中设立了45个样地并监测了CO2等温室气体直接排放通量,估算了由林业活动引起的温室气体间接排放;开展了森林碳汇交易相关政策的研究;建立了广州市森林碳汇信息管理系统。(B)广州市森林生态系统总碳储量约为 5108 万t,全市森林生态系统平均碳密度约为185 t/hm2,广州市2015年森林生态系统植被固碳115万吨碳,相当于抵消了同期广州市化石燃料碳排放量的11.0%。森林植被碳汇密度为平均值为4.15±3.56 t C/hm2 .a。(C)完成了《广州市森林植被分类及计量监测样点布局研究报告》、《广州市森林碳库现状报告》、《广州市森林生态系统各组分碳库及其相互关系研究报告》、《广州市林业活动(低效林改造和宜林地改造)的碳排放计量报告》、《广州市林业碳汇项目交易操作指南》、《自愿减排激励机制研究报告》、《广州市森林碳汇经营项目增汇技术指南》、《广州市公众参与碳汇林业研究报告》、《碳汇林增汇关键技术》和《广州市森林碳汇计量方法学研究报告》等10份技术研究报告。(D)发表了研究论文6篇,培养了硕士研究生8名,支撑了2项地方标准的制定,研建了广州市森林碳汇信息管理系统,并成功与“广州市数字绿化平台”完成对接。第二期项目目前进展顺利,根据第一期项目数据重新梳理了广州市森林生态系统碳储量和碳汇、计量了森林生态系统碳汇能力、建立了较为全面的广州市森林植被群落水平碳储量模型、更新了广州市森林碳汇管理决策和服务支持系统和碳汇计量公众服务平台PC端,固定样地第二次复查目前已基本完成。


版权所有:国家生态科学数据中心 京ICP备05002838号-52
本网站支持Firefox30、IE8以上浏览器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