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枯落物含水量作为森林生态系统水文循环的重要分量之一,对调节降水再分配、土壤蒸发过程和维持森林水热环境及其相关功能等有着重要意义。此外,枯落物作为森林生态系统内重要的可燃物类型之一,其含水量的动态变化在指示、预测与防范森林火灾风险等实践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华南农业大学刘效东(鼎湖山站博士毕业)团队联合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鼎湖山站李跃林研究员(通讯作者)、张倩媚教授级高工、广东省林业科学研究院等单位和人员,利用鼎湖山站2012-2018年森林枯落物含水量的长期监测数据,探讨了森林植被恢复过程中枯落物含水量的动态特征及其受环境因子的调控机制。研究发现:伴随马尾松人工林→马尾松针阔混交林→季风常绿阔叶林的恢复/演替进程,森林枯落物的现存量显著减少,但森林枯落物含水量在显著提升。无论在干季、湿季期间,森林枯落物含水量变异系数均显著高于森林土壤表层含水量,这表明森林枯落物的自然含水量对外界环境变化的响应更为敏感。进一步分析表明,土壤表层含水量是影响该地区森林枯落物水分长期特征的重要因子。森林枯落物含水量可以作为指示森林内部环境及森林外界环境变化的重要指标。
这是三家单位加入了广东林业生态监测科技创新联盟后的首次联合研究,利用鼎湖山站长期监测数据共同探讨水文循环机制,为新建台站水文设施建设出谋献策,也为日后开展多站点联网研究打下坚实基础。
相关研究结果以“Soil moisture dominated the temporal dynamics of litter moisture content in subtropical forests: a 7-year observation in south China”为题发表在“Journal of Hydrology-Regional Studies”(IF2021=5.437)。该研究得到了广东省林业科技创新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林业科技创新平台项目和鼎湖山站的资助、支持。论文链接:https://doi.org/10.1016/j.ejrh.2022.10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