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山站科研人员揭示热带珊瑚岛盐沼原生演替对人类干扰的响应机制
作者:鹤山站 更新时间:2025-6-30 09:05:15
2023年,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科研团队在我国某热带珊瑚岛扩建工程区域首次发现了近自然盐沼生态系统(图1),国内相关杂志进行了报道,报道称这标志着热带珊瑚岛通过“师法自然、人工促进”的生态修复策略已成功实现从人工干预向自然演替的关键转变,研究团队为此进行了深入研究。
盐沼生态系统作为研究原生演替的经典模型,其启动与发展过程,尤其是在人类活动影响下的响应机制,长期存在认知空白。研究发现,在扩建工程后1年内,先锋型禾草植物(如羽芒菊Tridax procumbens)迅速定殖新生陆域;随着海漂、鸟类传播和风传播的种子植物的到达,群落呈现出从禾草向灌木过渡的演替路径(图2)。进一步比较不同人类干扰下热带珊瑚岛盐沼植物群落结构并分析影响群落组成的环境因子与人类活动,发现扩建工程与生物扩散共同促进了先锋禾草的早期定居,从而启动了盐沼原生演替过程,而堤坝建设与耐胁迫灌木物种的定居则加速了群落向灌木主导型转变(图3)。本研究强调了人类活动在启动和加速盐沼原生演替过程中的关键作用,为热带珊瑚岛盐沼生态系统的恢复与土地管理策略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相关研究以“Primary saltmarsh succession on a tropical coral island in the South China Sea: Human influences initiate and accelerate the process of succession”为题发表于国际期刊Ecological Solutions and Evidence上。鹤山站殷德意副研究员与简曙光研究员为论文共同第一作者,任海研究员为通讯作者。鹤山站陆宏芳研究员与鼎湖山站张倩媚正高级工程师共同参与研究工作。研究获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联合基金项目以及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十四五”科技创新规划青年人才项目等资助。论文链接:https://doi.org/10.1002/2688-8319.70064


盐沼生态系统作为研究原生演替的经典模型,其启动与发展过程,尤其是在人类活动影响下的响应机制,长期存在认知空白。研究发现,在扩建工程后1年内,先锋型禾草植物(如羽芒菊Tridax procumbens)迅速定殖新生陆域;随着海漂、鸟类传播和风传播的种子植物的到达,群落呈现出从禾草向灌木过渡的演替路径(图2)。进一步比较不同人类干扰下热带珊瑚岛盐沼植物群落结构并分析影响群落组成的环境因子与人类活动,发现扩建工程与生物扩散共同促进了先锋禾草的早期定居,从而启动了盐沼原生演替过程,而堤坝建设与耐胁迫灌木物种的定居则加速了群落向灌木主导型转变(图3)。本研究强调了人类活动在启动和加速盐沼原生演替过程中的关键作用,为热带珊瑚岛盐沼生态系统的恢复与土地管理策略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相关研究以“Primary saltmarsh succession on a tropical coral island in the South China Sea: Human influences initiate and accelerate the process of succession”为题发表于国际期刊Ecological Solutions and Evidence上。鹤山站殷德意副研究员与简曙光研究员为论文共同第一作者,任海研究员为通讯作者。鹤山站陆宏芳研究员与鼎湖山站张倩媚正高级工程师共同参与研究工作。研究获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联合基金项目以及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十四五”科技创新规划青年人才项目等资助。论文链接:https://doi.org/10.1002/2688-8319.70064

图1 近自然盐沼生态系统景观

图2. 热带珊瑚岛盐沼原生演替过程及物种组成

图3. 热带珊瑚岛盐沼植被受人类干扰及环境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