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效果 |
首次揭示了研究方面在灾害水母的暴发机理研究方面取得重要突破 ,2014年10月30日《nature》杂志刊登了题为 “Coastal havoc boosts jellies”的新闻报道http://www.nature.com/news/coastal-havoc-boosts-jellies-1.16236,对 “水母”973进行了有关灾害水母暴发机理研究进展的报道。根据项目组连续几年的海上调查、社会调研、实验室活体培养、一系列的国际合作和国际信息交流,项目通过从关键的水螅体阶段入手,并取得了重要进展,研究认为海水底层温度对水母暴发起至关重要的作用,底层温度在10-18℃时,海月水母、沙海蜇的水螅体可释放水母体。(海月水母的水螅体在10-15℃之间,沙海蜇以10-18℃),极端的温度刺激,人类活动比如过度捕捞、富营养化、过度养殖、尤其是生境破坏导致的捕食者和竞争者的减少,适合水螅体生长生境的增加,会促使水母暴发。此外,黑潮可以改变中国近海的温度和饵料环境,进而影响水螅体,这也是影响水母暴发的一个重要原因。中国近海水母暴发可能是生态系统衰退的指示,水母已经存活了5亿年,经历了数次气候环境巨变,包括5次大灭绝事件,当海洋生态系统衰退时,它们可能会暴发。另外研究认为大型水母在水螅体和水母体时期对缺氧环境的超强耐受性一直被认为是其大规模暴发的重要因素之一,利用我们提供的水母样本,由中国海洋大学和中科院海洋所研究人员共同完成了海月水母低氧诱导因子的进化和表达研究,活动了相关的基因序列和编码蛋白质序列,证实海月水母的水螅体和水母体中该因子的表达对缺氧条件的响应更加稳定,为灾害水母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分子机制基础。
在公众科普方面,2014年度夏季开展湾内水母分布监测,发现提前预警,保障浴场游客安全。台站协助拍摄的多部水母相关的科普片、新闻、繁育知识点等科普宣传片在各大电视、网络媒体热播,让更多的民众了解水母,正确应对水母蛰伤,受到观众的好评。主要电视台包括加拿大广播电台、法国第六电视台、日本NHK电视台、央视科教频道cctv10、新闻频道cctv13、青岛网络电台等,报纸网页包括中国科学报、科技时报、青岛晚报、半岛都市报、齐鲁网、绝户网等多家媒体。捕捞活动对水母暴发存在控制作用;了解了水螅体分布情况;文献网站随时可查
|